新手做youtube自媒體,5個思維誤區,你中了幾個

新人做自媒體往往會進入幾個思維誤區

今天總結了五個常見的誤區

一、選擇熱門領域?

在一開始選擇頻道領域時,挑選要專攻的主題

是不是選擇時下最熱門的做好?

例如:美食、娛樂、社會...等,這種很容易爆款的領域?

確實美食、娛樂、社會都是低門檻的熱門領域,

但相對的,在大家都去做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競爭非常激烈

尤其是娛樂領域,容易導致話題的過度消費,中國的自媒體平台甚至會限流,因為話題過剩了,

但youtube會不會有話題過剩而導致限流的狀況發生這樣?

筆者是認為應該還沒有這套系統,但就算有,那前提是要先話題過剩

但在台灣繁體市場,同一個題材要被一堆創作者去創作,在短時間內去做到youtube平台上話題過剩

我覺得是非常有難度的,畢竟人口基數差太多

所以在做中國平台時,不必太過於執著某些熱門領域。

二、忽略帳號包裝

在帳號建立初期,就必須把整個帳號的基本設置都設定好,例如:名子、頭像、簡介、標籤...等

尤其是名子、頭像

這就像是要做好萬全準備,再上戰場

一般來講平台的基本設置是可以隨意修改的

許多新手包括筆者也是一樣

在創新帳號頻道時,一開始朝著某個領域去做,並且去取名、頭像、設定標籤、寫好簡介...等

但當上傳幾條內容後,發現一些因素導致想換個領域做,就把整個帳號全面修改另一個想做的領域

我覺得這是無可厚非的,也不是什麼太大問題,

重點就是要去完善這些資料

但也不要太頻繁修改,有些平台會限制幾天內只能修改一次的規則

所以最好在初期就能真正定位好領域,把基本設置都設定好

而這些設置都要去匹配你所選擇的領域

這其實主要牽涉到轉粉的問題

名子、頭像有符合你的領域,當你的內容被用戶觀看到後,發覺內容不錯

想訂閱時,發現你的名子和頭像一蹋糊塗,感覺就是隨手做做的帳號

僥倖今天這篇容讓他看到而已

那們他成為粉絲機率就會降低

所以完善這些資料就是告訴用戶說,你的帳號是打算長期做什麼內容,可以讓用戶有一種穩定感

訂閱的機率就會大大提升

筆者早期做了非常多youtube頻道

幾乎一半以上都失敗了,但當時我也不會對每個頻道的頭像去製作一個精美的LOGO

或是上網買現成的LOGO

肯定是要在頻道讓我認為有可能做起來後,我才會去投資更多時間成本去做LOGO或是花點成本去買LOGO

所以當時很多頻道都是用youtube頻道初始頭像

但事後看看,當頻道內某支影片莫名其妙被平台推送後,當觀看數量一上來,還是或多或少有人會訂閱

但重點在於轉粉率的問題

假設

一個是名子隨便取一取,LOGO用初始頭像,影片一千觀看會有一人成為粉絲

一個是針對領域去取名,製作精美頭像,影片一千觀看會有3人轉粉

你選擇哪一個?

三、粉絲不重要?

前幾篇文章剛好有提到這一點

詳細內容可以看這一篇:

結論就是,雖然粉絲在中國的平台和youtube起到的作用不太相同

但還是可以證明粉絲還是有它的重要程度

不管什麼平台都是需要這些粉絲

四、標題黨

不可否認,在自媒體內容運營中,標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對內容流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創作者重視標題沒有錯,但是不能只重視標題而忽視內容本身。

尤其在中國,目前平台對標題黨的打擊還是挺嚴格的。

而且中國平台的帳號都會有一個真正"你看的到"的分數

標題與內容如有嚴重不符,就會直接扣分。

帳號一旦被扣分,權重就會降低,這對帳號的初期推薦是一個很大的損傷。

五、不看報表

後台數據分析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之一

的確,內容已經發表上去了,數據顯示的好壞已經不是我能決定的了

那為什麼要看這些數據呢?

主要是為了下一支作品和對整個帳號的營運去做調整

如果不去看這些數據,就有可能陷入各種盲目操作的情況,就是即使你的帳號和內容方向有問題,你也檢測不出來

帳號的權重和內容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帳號數據反映出來。

比如我們可以從內容的平均推薦量來猜測帳號權重的大致情況,

從單篇內容的流量來猜測,觀看用戶更喜歡哪種題材和標題,

很多經驗都是通過數據一步步總結出來的。

發佈留言